

方案中所稱的工程建設項目,是指全市范圍內的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重大工程。改革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從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和公共設施接入服務全過程,覆蓋行政許可等審批事項和技術審查、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以及備案等其他類型事項。
根據全省統一部署要求,全市社會投資類工程建設項目主流程審批時間控制在45個工作日以內,政府投資類工程建設項目主流程審批時間控制在70個工作日以內,主流程之外的其他行政許可、強制性評估、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以及備案、建設項目用地的不動產登記等事項納入主流程相關階段辦理或與相關階段并行推進,全過程審批時間控制在100個工作日以內。
今年底,我市將在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數據平臺的基礎上,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相關系統平臺互聯互通;2020年上半年,建成全市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
方案聚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中的難點、堵點和痛點,通過簡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程序,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切實減材料、減時限、減程序、減費用,進一步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方案共提出20項改革措施,圍繞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的“四統一”要求進行。
統一規范審批流程方面,全面梳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通過精簡審批條件、下放審批權限、合并審批事項、調整審批時序等方式,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審批事項。合理劃分審批階段、分類制定審批流程,實行聯合審圖和聯合驗收,推行區域評估和告知承諾制。
統一信息數據平臺方面,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復制國家和試點城市做法,建成貫通市縣兩級、覆蓋各有關部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分為“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在線并聯審批系統、審批輔線系統、系統對接四大部分同步推進。
統一審批管理體系方面,建設“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完善項目策劃生成機制,實行“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按照“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要求,推進市、德城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運河經濟開發區涉及建設項目的行政許可、備案、技術審查、中介服務和市政公用服務報裝等事項,集中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工程項目綜合受理窗口,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
統一監管方式方面,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新型監管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信用信息平臺,落實國家和山東省工程建設領域紅黑名單制度。